3月22日,在临沂市河东区前河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几名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包水饺。不一会,热气腾腾的水饺出锅了,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们吃着暖心水饺,被暖暖的温情包围着。当天,社区很多老年人还同时享受到了另一项志愿服务——“一剪美”义务理发活动。“社区想得周到、做得周到,住在前河湾,我们很幸福!”前来理发的老人说。 河东区九曲街道前河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于2020年10月,是河东区建设的第一个以红色沂蒙精神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。近年来,该实践站围绕打通宣传群众、教育群众、关心群众、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这一主旨,突出“红色文化”主题,面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,广泛开展“讲评帮乐庆”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。 该实践站按照“五有”要求,坚持党的“红心”思想引领,不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,建设了红乐汇、红烛光、红色故事讲演室等6个红色文化活动阵地,组建了“点亮红星”志愿服务队、“文明你我”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、“情暖夕阳”志愿服务队、“一剪美”志愿服务队4支特色队伍,常态化开展“讲评帮乐庆”文明实践活动。党员组成的“点亮红星”志愿服务队,负责居民日常业务办理和文化思想理论政策的宣讲;社区干部组成的“文明你我”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,倡树文明新风,为移风易俗提供义务服务;群众志愿者组成的“情暖夕阳”志愿服务队,“多带一”结对帮扶高龄老人;专业协会志愿者组成的“一剪美”志愿服务队,为社区老人、留守儿童、残障人士提供免费理发服务。 “革命战争年代,沂蒙根据地有20万人参军,10万人为国捐躯,120万人支前,做军鞋15万双,做军衣122万件,救护伤病员6万人……这每一个数字之下,都珍藏着无数血与泪的故事,正是这一个一个故事,铸就了‘党群同心、军民情深、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’的沂蒙精神……”这是红色剧目《海棠花红》中的一段字幕。该剧讲述了战争年代,前河湾老百姓用自己的嫁衣给新四军做军鞋的感人故事。前河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红色故事讲演室里,经常向居民播放这个剧目。 前河湾社区是新四军最后一个军部驻地和华东野战军的诞生地,红色基因根植百姓心中。实践站结合红色历史,凸显红色“悦心”主题,设置了“露天红色影院”“红色小喇叭”“红色故事我来讲”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。编演了《前河湾》《海棠花红》等红色剧目,红色故事深入人心。你来讲、我来讲、大家讲,人人都是红色传承人,赓续红色血脉。 在实践站的红乐汇功能室,大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柳琴戏《红嫂》《沂蒙颂》每月都会为群众演出一次。该实践站广泛开展“暖心”活动,围绕“五为”服务,针对群众需求,开展“河风惠唱”理论宣讲进社区、柳琴戏演出、“一剪美”义务理发、“健康生活我践行,争做美德河东人”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,逐步形成“常态活动天天有、惠民活动周周有、节庆活动月月有、新春活动年年有”的文明实践新格局。 |